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论开辟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四个着力点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1 07:3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加重要,理论体系更加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加重要,理论体系更加系统,价值意义更加宏大,人民对加快构建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更加迫切、愿望更加强烈。开辟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兹事体大,关乎到我们党的生存发展,关乎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乎到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因而它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章可循的,重点要把握以下四点。

一、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打造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经久不衰的奥秘所在。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起到了科学引领作用。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更是大放光彩,对我国治国理政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都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完整性,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日完工、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循序渐进,以现实为依托,以理论为指导,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二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发展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就是我们党本着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头过河的基本原则,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改造、时代性创新的丰硕成果。

进入新时代,开辟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要更加重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要更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进行中国化阐释,要更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进行时代化阐释,让马克思主义走在时代前列,同时还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传播,给这一悠久的真理学说赋上“新意”,提出“新解”。

二、以人民的理论为支撑,把握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理论的创造者。坚持人民的理论为支撑,就是构建具有人民主体性的思想理论,根本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坚守,是对党的理论新进展的方法溯源,是把握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要求。

坚持人民的理论为支撑就是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主体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重心就是忠诚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民众福祉作为党的最高诉求,以民心所向作为政治的最大考量要素。因此,人民的理论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人民的主体性地位,用人民的观点凝练马克思主义,用人民的思想总结马克思主义,用人民的语言讲述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新时代要更加注重挖掘人民理论的强大能量,注重分析人民理论的基本逻辑,注重提炼人民理论的价值意义,学会“基于人民的立场观察思索问题,根据人民的实践选择研究主题,把人民性落实在党的理论发展中,坚守人民本色,以人民所思、所盼和所愿为主线推动党的理论新进展”。

三、以实践的理论为核心,夯实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构成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因而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不仅如此,实践是理论的来源,也是理论的目的,坚持实践的理论为核心就是“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实践的理论为核心,就是坚持用实践的观点推动理论创新,形成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重促进机制。坚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线,也是我们党的活力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从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强调构建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于我国改革发展的大环境。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坚持实践的理论,就是坚持理论的发展性,做到实事求是、知行合一。在新时代,实践被赋予更多的意义、更强的价值、更大的使命,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实践理论“一股绳”,塑造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机制,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

文章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网址: http://www.kxyxxhzz.cn/qikandaodu/2021/0321/1219.html



上一篇: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发展
下一篇:气候变化下科学与政治的协商

科学与信息化投稿 | 科学与信息化编辑部| 科学与信息化版面费 | 科学与信息化论文发表 | 科学与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学与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