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陈丽:教育信息化2.0--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趋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0 18: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结构性变革势在必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与实施标志着教育信息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相关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互联网+教育给教育信

在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结构性变革势在必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与实施标志着教育信息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相关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互联网+教育给教育信息化实践带来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都要求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

重点关注教育信息化的价值取向

教育信息化实践者、研究者通常是坚定地认为技术会推动教育变革的一群人,但我们确实需要理性地认识和把握如何更科学、合理地推动教育信息化实践的问题。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认知关键点: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技术应用是为了解放人,教育信息化的起点和终点都不是为技术而技术。我们评判教育技术的先进与落后、评判教育信息化的成效,都不能偏离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这一目标。而且,只有解放人的技术其应用才会有活力,其发展才会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否则,技术不能解放人,甚至束缚了人,那么即便最初的意愿和技术设计非常好,其现实发展也可能事与愿违。

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技术应用必须有助于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教育的发展目标,实现社会人群个体的发展目标,而不能单纯为了追求新技术而使用新技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强调“铺路搭桥”的设施建设是必要的,而进入教育信息化2.0新阶段,我们尤其需要思考教育信息化的价值取向问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应该与国家的教育改革方向保持一致,应该与破解新时代的教育矛盾,与培养未来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乃至与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发展等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教育信息化工作者都应该站在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的教育体系,满足国家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提升国家的教育实力,强化中国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等这样的高度看待教育信息化、看待教育信息化2.0的建设。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配套的机制建设,都应该站在这个高度来思考和推进。

找准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

互联网改变着各行各业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而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也已经不再局限于提供技术性服务,其内容、模式、机制等方面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变革正在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比如,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发展可谓迅猛,有预测认为2018年互联网教育行业的规模将超过 3,000 亿元人民币,而各级各类教育、传统校园内外的教育,在这种发展态势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也正在作出回应。当然,与校外在线教育、远程开放教育等领域对互联网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热度相比,传统教育领域似乎冷热不均。

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是,对于教育领域,“互联网+”意味着什么?什么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同“教育+互联网”有何不同?“互联网+教育”和“教育信息化 2.0”是怎样的关系?从更广阔的视野看,教育信息化如何为教育现代化这个主题服务?即教育信息化怎样适应未来中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在教育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更好地支撑和加速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即将出台,在目前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入、配套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改革面临哪些紧迫任务?如何梳理教育改革实践对于教育决策管理提出的新课题?纵观互联网教育的各类实践案例,我们还可以看到,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的着力点越来越丰富,在教育供给侧改革、教育管理改革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非常多的值得重视的创新举措。贯彻落实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我们把握重中之重,依据国情科学制定相应的推进策略,找准着力点。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在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方面已经显现的正向作用,以及彰显的不少新特点,都给予我们以启示:或许应当着重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需要来探索怎样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仅从技术角度探讨教育信息化显然是偏狭的,在具体实践中也有一些误区。下一步要取得教育信息化的突破,是否可以将供给侧改革作为深化认识的切入点和不断深化实践探索的重要抓手?

教育信息化的制度保证至关重要

制度性是教育自身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性,全社会对于教育价值及其取向的判断也常常取决于制度供给情况。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终身学习的需求和教育服务体系的演变都已经从教室场景、学校场景扩展到整个社会。在教育信息化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与教育要进一步深度融合,学校与社会也将深度融合,要用开放而不是封闭的思路推进教育信息化。我们的教育制度、组织体系可能必须随之向社会开放,即需要用一整套制度来整合社会资源,全社会协同,服务于人的发展。也就是说,这种多层次、多样性、差异化且与社会高度融合的开放,都需要制度方面的变革。或许有必要围绕制度开放做一些试点和推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度开放方面,是否可以给予一些创新性、方向性的引领和指导?

文章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网址: http://www.kxyxxhzz.cn/zonghexinwen/2020/0810/535.html



上一篇:「绿色智能」企业信息化建设之ERP
下一篇: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势不可挡”

科学与信息化投稿 | 科学与信息化编辑部| 科学与信息化版面费 | 科学与信息化论文发表 | 科学与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学与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