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王晓宁:国外教育信息化对于我国教育发展的2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5 10:5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对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芬兰、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欧盟、OECD、UNESCO、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 教育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战略进行了梳理,得到21条启示

本文对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芬兰、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欧盟、OECD、UNESCO、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战略进行了梳理,得到21条启示,分7个维度。

潜心发展,稳健推进:辩证看待中国教育信息化的领先性

1.合理判断国际形势,有效辨识国际压力、有力应对国际竞争

基于教育信息化国际形势判断,中国一方面要在整体上清醒认知竞争态势与合作机遇,另一方面要潜心发展、脚踏实地,以切实的技术进步与有效的一线实践,稳健地、有战略远见地、辩证地走好中国教育信息化之路。

2.均衡准确地对外讲好“中国教育信息化故事”

中国在“发挥全球引领作用,为国际教育信息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过程中,要认知不同国家制度、治理体系、历史传统对相互间合作借鉴带来的挑战。同时根据国际形势变化,更新中国对外讲好“中国教育信息化故事”的背景变量,在对外开放合作中,注重敢于作为与韬光养晦之间的平衡,精准界定中国角色,正确传递中国态度。

回扣本质,坚守初心:教育信息化要优先承载教育本质与国家价值传统

3.传承共同价值与文化基础是教育信息化的起点

从国际经验看,教育信息化要为承载国家的共同价值与文化基础优先作出努力。这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普遍起点,形塑了技术的应用方向。

4.深入辨析中国语境下的教育本质与教育目标

中国在确立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基础上,有必要对照国际经验,更深入地辨析中国语境之下的教育本质与教育目标,从更上位的视角,确立中国教育信息化的立意、初心、取舍、进退。

5.精细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

中国教育信息化以能力为先的理念贯彻,不仅可以通过信息化所搭载的内容来贯彻,还可以通过对传播介质本身的把握与设计,来建构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正视英才,重启部署:尽早推动拔尖信息化人才的有效甄别和针对性培养

6.重启对“英才教育”的战略性认知与部署

信息化时代,中国虽有民间自发的对于英才教育的零星培养,仍然难有诺奖、菲尔兹奖获得者以及各领域大师级人才的涌现,对于当前的国际尖端争夺更是杯水车薪。有必要参照国际经验,尽快重启对于“英才教育”的战略性认知与部署。

7.处理好群众基础和拔尖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最新教育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中小学生总人数超过2亿,仅按前1%的特异儿童概率计算,也有超过200万具有所谓拔尖人才潜质的庞大人群,在世界各国视野中都是名副其实的“人力资源强国”,亟待正视与重视。

有所取舍,辩证发展:重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策略性留白

8.宏观上不能全然仰仗“计划经济思路”应对中国教育的巨大体量与信息技术的迅速更迭

对比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来看,中国教育有必要在“有为和无为”之间进行辩证思考,明察进退,有所取舍,以粗线条引导而非事无巨细地规制来推动宏观治理,引导一线实践、中观微观、商用、民用、市场等角色发挥作用并自我调节。

9.中观上要尊重信息化和智能化在教育垂直领域的独特发展节奏

国际经验表明,在教育信息化在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尤其是利益重组上不能激进。此外,要区分群体情境下信息化教育和个体情境下信息化教育的不同规律。

10.微观上要警惕技术对个体状态的过度迎合,辩证看待流行的“个性化培养”

一是信息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会将“人人皆学、处处可能学、时时可学”异化为无所不在的钳制和压力;二是信息化技术辅助若不善其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抹杀师生在其他维度、广度和深度上的潜力,影响个体自身在竞争合作中的准确定位;三是数字画像等发展思路也需要辩证看待,人为设计的评价体系,从识别、到赋值、到感知、到记录,多数时候仍是粗线条、显性化、线性化的,丢失了很多维度甚至是关键性信息。

关键变量,有效驱动:撬动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四个重要自变量

11.教龄变量,年轻师资是推进在线教育的重要支撑

研究发现,教龄越短,在线教育所需技能的掌握程度越好、在线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情况越好、在线教学实际效果的满意度也越高。因此,年轻师资在未来在线教育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地位值得聚焦。

文章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网址: http://www.kxyxxhzz.cn/zonghexinwen/2020/0915/671.html



上一篇:中国电信推进乡村信息化建设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下一篇:加快信息化步伐,打造数字化校园--鹿鸣小学推进

科学与信息化投稿 | 科学与信息化编辑部| 科学与信息化版面费 | 科学与信息化论文发表 | 科学与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学与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