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与信息化》栏目设[05/21]
- · 《科学与信息化》收稿方[05/21]
- · 《科学与信息化》投稿方[05/21]
- · 《科学与信息化》征稿要[05/21]
- · 《科学与信息化》刊物宗[05/21]
金奖案例:信息化如何助力输血安全?| 第四季中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输血事故,对患者和医院来说,都是一种重大的风险。英国皇家病理学院《2019年度SHOT报告》显示,英国84.1%的严重输血事故是由差错造成,而差错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当引起。 针对输血
输血事故,对患者和医院来说,都是一种重大的风险。英国皇家病理学院《2019年度SHOT报告》显示,英国84.1%的严重输血事故是由差错造成,而差错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当引起。
针对输血管理难题,浙江省人民医院输血科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了一套用血质量管理解决方案,使得医院输血病历优秀率(90分以上)从原来的40%提升至76.40%,目前其输血管理软件已辐射国内34家医疗机构。
该案例获得第四季中国医院管理奖质量管理组金奖。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用信息化作为抓手,提升用血安全
传统上从血液中心到输血科再到患者,输血信息是单走向,存在着诸多风险因素。例如,过程缺乏信息交互、脱离冷链监管、过程数据覆盖少、文书记录常缺失。
为患者输血,需要多个学科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如果没有信息化作为抓手,很难谈质量管理。2010年,浙江省人民医院实现了输血信息化的全流程管理,经过多年打磨,现在更新到第2.5个版本。
从医生申请输血开始,到护理标本采集,到输血科接收标本,再到血液中心与库存进行信息交互,纵向可以实现历史血型的匹配;横向可以对本次入院两次的血型进行匹配,对错误血液、血型及时进行拦截,将正确的血液信息发送到护理端。护理端在接受这个信息后,可根据患者的需求来自助提取。
提升输血过程管理,首先对“输血开始-开始后15分钟-输血结束”三个节点的信息进行采集;其次为规范输血不良反应的填报,采用向导式填报;然后将上述数据自动生成导入护理记录;最后将信息回传给输血科,获取病历后医生完成输血病历。
目前,输血科已经完成了输血信息化全流程管理的基本工作,但是还不够,因为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如果护士领完血后发现患者暂时不能输血,输血就会可能脱离温控管理;第二,医生需要获取大量信息来完成输血病历,如何帮助医生简化流程?第三,输血步骤还是很繁琐,有哪些可以继续优化?
输血科做了以下几点工作。首先,为了应对血液全程管控,改变了配送方式,由原来护士自助取血,变成了护士只需提交血液配送的信息,输血科接收到信息后,由其下设的血液运送中心的护士,对血液进行第一次核对、标签打印、包装和配送,到了病区后,再与另外一位护士进行两两核对。
输血科自主发明了一款冷链配送箱。这款箱子体型小,轻便,适合护士使用。箱子上有一个液晶屏显示温控,可实时查看温度,并且每隔十分钟向输血科传输一次数据。箱子的温控性能经过测试,放入蓄冷剂后,可以保持温度达两个小时。而且箱子上印有二维码。为了保证血液的配送安全,只有授权的医护人员才能扫码打开。
如果超过两个小时血液没法输注给患者怎么办?血液科还提供了一款自带智能系统的冷藏转运箱,相当于为病区配送了一台小型的储血冰箱,可做到血管对血管的全程温控。
经过这些举措,从血液输注拿出来敷温开始算,血液脱离冷链的平均时间缩短了9分钟多。一年下来,为血液中心多争取了252296分钟的温控保障时间。此外,输血科还把冷链与无人机结合做了延伸,让在紧急时刻向偏远山区调拨血液也成为一种可能。
辐射5省市34家医疗机构
为了规范和简化输血病历,以及输血前评估、输血过程、输血后疗效评估的整个流程,输血科与HIS系统进行深入交互,做到了信息的及时完整提取、次日推送消息、模板导入等,通过这些举措,使得输血病历优秀率(90分以上)从原来的40%提升到76.40%。
为了简化《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流程,输血科摒弃了过去的纸质流转,使用了电子化方式,可直接获取到医生、患者的签署信息。如果发现没有正规签署,输血科会拦截血液的发放,此举保证输血前《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率达到100%,平均为每份输血治疗同意书流转时间节约2小时。
截至目前,医院输血科的用血安全管理软件已经辐射到国内5个省市的34家医疗机构,共获得了8项软件著作权和实用新型专利。同时,还获得了6项国家及省市课题立项,以及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作为首家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参与了地方标准的制定。
文章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网址: http://www.kxyxxhzz.cn/zonghexinwen/2020/0924/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