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司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4 12:5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长春 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汇集案件信息超过2.18亿件;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超过1亿份;全国74%的法院实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长春

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汇集案件信息超过2.18亿件;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超过1亿份;全国74%的法院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

4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5(2021)》(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0年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成,智慧法院全面深化,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智慧诉服为群众带来红利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宗旨,在推进现代科技在诉讼服务领域全面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推出便民利民举措。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重大改革部署,以实现群众打官司“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可以不用跑”的目标。

截至2020年底,全国3500多家法院基本建成了以诉讼服务中心为主体,以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中国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全国法院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诉前调解平台等十大诉讼服务信息平台为支撑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框架。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随着智慧法院建设的不断深入,智慧诉服已经成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的主要方式,让群众更加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数字红利”。

2020年,全国法院进一步健全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热线、巡回办理“厅网线巡”立体化诉讼渠道,推动实现诉讼服务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截至2020年底,全国98%的法院建立了诉讼服务大厅,98%的法院运行诉讼服务网,线下一站式服务项目已经逐步拓展到线上。

2020年全国各家法院均已开通移动微法院并上线运行,展现了一站式、便捷化、灵活扩展的移动诉讼服务能力。以中国移动微法院为载体,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实现数据集成,一套数据全网流转、一个入口服务群众。当事人可在平台享受立案、查询、交费、调解、庭审、保全、委托鉴定等29项在线诉讼服务,诉讼事务可实现“家里办”“掌上办”“随时办”。

2020年,全国法院接收网上立案1080万件,占一审立案量的54%。当事人在非工作时段提交的网上立案申请占全部网上立案申请量的23.6%;非工作日的立案申请占网上立案申请量的10%左右;网上交费超过700万件,实现立案服务“零距离”“不打烊”“指尖办”。

防控疫情智慧法院显身手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如何有效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及各项实体权利是摆在各级法院目前的难题。危急时刻,多年来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红利得以充分释放。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各级法院充分运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及时启动依托互联网的线上司法服务系统,引导法院干警、当事人开展线上诉讼、执行工作,智慧法院站在了司法“抗疫”第一线。线上司法活动的开展在最大限度避免诉讼参与人的聚集流动、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和法院干警的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尽快恢复。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疫情期间,全国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依托人民法院在线诉讼平台、在线调解平台、中国移动微法院等信息化平台,引导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诉讼、调解、信访,跨区域远程办理诉讼事项,规范有序开展在线诉讼活动。2020年2月3日至12月31日,约五分之一的立案申请在非工作时段提交,约十分之一的立案申请在非工作日提交,真正实现立案服务“零距离”“不打烊”“指尖办”。全国法院网上开庭80多万场,较2019年同期增长160%以上。全国法院网上缴费650余万次,占总缴费次数的40%;电子送达2200万次,占总送达次数的40%以上。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智慧司法积极抗疫的经验加深了法院干警和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信息化的认识与发自内心的认同。人民法院信息化一战成名,成为转“危”为“机”的典型事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人民司法为人民的高尚情怀。

网络化诉讼提高审判质效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0年,法院借助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新系统、新应用,开启“网络化”诉讼模式,保障审判工作顺利进行,减少了法官事务性工作,大幅降低了司法成本,拉近了与当事人的距离,优化了法治营商环境。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积极构建全业务网上办理平台,截至2020年底,全国93%以上的法院建成了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从技术上实现电子卷宗目录编制、网上阅卷、法律文书辅助生成、电子卷宗归档等核心功能。2020年全年,全国新收案件中汇聚了电子卷宗的有件,电子卷宗覆盖率为90.64%。

文章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网址: http://www.kxyxxhzz.cn/zonghexinwen/2021/0414/1365.html



上一篇:发挥“智慧项目”烟台市公安局推进社会治安防
下一篇:刘志鹏:信息化、数字化是内装产业的必然趋势

科学与信息化投稿 | 科学与信息化编辑部| 科学与信息化版面费 | 科学与信息化论文发表 | 科学与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学与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