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互联网医疗、医疗互联网、医疗信息化产品的差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1 09:4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编辑导语: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开始与互联网接轨,医疗行业不例外。在本文中,作者从产品属性、产品形态、产品客户/用户、产品服务、商业逻辑等维度,对互联网医疗、医疗互

编辑导语: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开始与互联网接轨,医疗行业不例外。在本文中,作者从产品属性、产品形态、产品客户/用户、产品服务、商业逻辑等维度,对互联网医疗、医疗互联网以及医疗信息化进行了分析。

大家好,我是王泽,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互联网医疗、医疗互联网以及医疗信息化相关的内容。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

一方面是我个人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调研、走访了数十家医院,这里面有三甲、二甲不同等级的医院,也有综合、专科不同特色的医院。并且我的业务调研、和产品落地工作大部分时间是在院内开展,因此对医疗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另一方面是当前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处于激烈的演化阶段,做的大的并不见得做得好,做的好的也并不一定广为人知。台前的各家都面临着商业模式、价值验证等诸多考验。

因此,想通过这边文章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从互联网医疗、医疗互联网、医疗信息化这三个行业作为切入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知道,互联网医疗在2005年开始在国内萌芽,随着2015年政策和资本的催化,整个行业迅速站到了风口上(推荐对互医发展史感兴趣的朋友看我之前的文章:《2020,回看互联网医疗》)。

特别是2019年新冠疫情对老百姓线上就医意识的激活,让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但近两年开始,随着头部力量的角逐,资本的热度逐渐趋于理性,最近投资者对微医上市招股书股的态度便说明了一切。

与此同时,在2018年左右,医疗行业内部开始出现“医疗互联网”的说法,代表了把医疗作为互联网+医疗中核心的理念,简单的次序调换却与“互联网医疗”形成了深刻的差异。此外,医疗信息化产品作为医疗行业市场老牌参与者之一,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极。

接下来,我将从产品属性、产品形态、产品客户/用户、产品服务、商业逻辑等维度对三种产品进行分析。

一、产品属性

互联网医疗产品的主要应用场景在院外,直接2C,一般由互联网科技公司操作落地,使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落地、运营和增长。

医疗互联网产品主要以医疗机构为主体,走2B2C模式,主打院内——院外连接场景。采用医疗+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落地、运营和增长。医疗信息化产品为2B模式,为院内属性,表现为封闭特征,多采用内网或局域网方式进行信息传输。

二、产品形态

互联网医疗产品主流形态为APP,如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医鹿、小荷等等。医疗互联网的产品形态一般为H5,通过医院官方公众号接入,尽可能包装为医院本地化产品,而医疗信息化产品通常为PC端的软件系统。

三、产品客户/用户

互联网医疗产品的用户主要是院外场景中的患者或其他有健康需求的人,客户为其中的付费群体。

医疗互联网产品的客户主要为医院、医联体、政府机构等B端单位,是产品买单方,而产品的主体用户则是患者、医院医护人员、管理人员等角色。医疗信息化产品的的买单方主要为医院、医联体机构,用户为在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及管理运营人员。

四、产品服务

互联网医疗产品的服务主体为平台本身及平台签约的服务群体。例如我们在平台购买在线问诊服务后,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医疗资源为平台签约资源,而当我们在平台自营商城购买药品时,提供服务的对象则为平台本身。

此外,平台上服务业务一般会在线上形成闭环,与线下服务切割(有自营线下服务机构的除外,如自营诊所)。例如在线问诊业务从用户发起,到付费,再到服务结束,是完全在线上完成的。在线挂号业务在线上也只进行付费预约环节,而挂号服务的兑现是在医院完成的。

医疗互联网的服务主体往往为医院本身。因为产品的入口通常在医院公众号,而服务履约是在院内,因此是明显的O2O路径。医疗信息化产品由于其封闭性、本地化的特征,服务一般由产品本身及其公司售后来提供,解决医院工作人员在产品生命周期遇到的各类问题。

五、商业逻辑

1. 互联网医疗产品

一般业务为在线问诊、在线挂号、在线购药等等。通过和专家、医院、药店或医药平台合作,实现线上成交,线上服务的闭环。线下的履约行为由平台合作方完成,平台有监督职责。

运营手段包括:



上一篇:央视评强制学生买平板 :勿以教育信息化为名牟
下一篇: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如何?一图读懂!

科学与信息化投稿 | 科学与信息化编辑部| 科学与信息化版面费 | 科学与信息化论文发表 | 科学与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学与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