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细数区域医疗信息化十八年:从概念到医疗信息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01 11:3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21年7月,国家卫健委相继公布了最新一期的电子病历评价和互联互通等级测评结果。截至2021年7月,全国共有118家医院参加电子病历评价通过五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53个区域主管单位、

2021年7月,国家卫健委相继公布了最新一期的电子病历评价和互联互通等级测评结果。截至2021年7月,全国共有118家医院参加电子病历评价通过五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53个区域主管单位、50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通过互联互通等级测评。

这两项评价标准都是国家卫健委今年来开展强制性的对医院信息化系统的考察指标,推动了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及其应用,也为进入区域互联实现大数据分析的医疗信息化4.0阶段提供了数据基础。

自2003年开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十余年成长路发生了什么?探索出了哪些发展路径?现阶段存在哪些难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动脉网形成了此文。

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十八年进阶路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是以分级诊疗为基础框架,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数据,利用分级诊疗和数据共享,致力于解决居民的“看病难”问题;通过双向转诊等致力于使患者支出合理化,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和效率,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区域医疗信息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标准化建设成果和互通共享基础上,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卫生管理机构、患者、医疗支付方以及医药产品供应商等机构提供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传递卫生行业数据的业务和技术平台,以支持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以及卫生行政管理的工作过程。

受 “非典”影响,我国打造了一套覆盖中央、省、市、县、乡五级的网络直报系统,并加强了中央和省两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包含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生死亡登记、健康危害因素等22个监测子系统。这也成为了区域医疗信息化在我国的早期应用。

在认识到了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巨大潜力后,国家开始计划将其纳入下一阶段的医疗信息化建设目标。2003年,原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对区域医疗信息化系统进行了明确定义:区域化卫生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

2004年之后,上海市闵行区、闸北区、长宁区,福建省厦门市,广东江门市、佛山市,浙江等地相继开展了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并陆续在2010年之前建成。

上海是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其建立的申康医联工程也产生了广泛影响。2005年9月,上海申康中心成立,开始计划实施医联工程项目,实现所属医疗机构临床信息的共享,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2006年,申康中心率先启动上海市医联工程系统建设,并与万达信息、中科院等合作,把全市23家三甲医院之间的医疗信息横向共享,打破各家医院围墙和信息孤岛。经过15年探索,申康医联工程已经实现了覆盖全市20家三级综合医院、16家三级专科医院。上海申康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模式也推广到了广州、 武汉、成都等地。

国家从顶层设计确定了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后,陆续发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促进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和推广。

2009年,原国家卫生部发布《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和《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为各地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进一步技术指导。基于此,全国各地开始积极建设以临床诊疗数据、健康档案共享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2010年,原国家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了“3521工程”总体设计方案,而后更新发展为“工程”,在信息平台、业务应用、数据库等多维度发力,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逐渐开始从医院信息化转移到区域医疗信息化。

“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迅速发展。2015年8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区域人口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建设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天津、上海、江苏、重庆等22省份已建成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部分人口健康信息实时采集与共享交换、支持跨区域业务协同、服务综合管理与科学决策,共有152个(占调查总数的1/2)地级市建成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644个(占调查总数的1/3)区县建成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居民健康档案查询、部分医疗卫生业务协同和综合卫生管理。

文章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网址: http://www.kxyxxhzz.cn/zonghexinwen/2021/0901/1918.html



上一篇:完整记录全天血糖变化——信息化时代血糖管理
下一篇:打造中医药信息化研究“暨南模式”!广东省中

科学与信息化投稿 | 科学与信息化编辑部| 科学与信息化版面费 | 科学与信息化论文发表 | 科学与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学与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